作者:暮煙風雨
萬億市場領航者——康芝藥業
對標港股錦欣生殖,其他業務全部白送,僅IVF合理價值70億,保守預計翻倍空間。
十年復合增速15.8%,兩萬億市場的大賽道,在一級市場比醫美更火爆,A股還未大規模炒作過,是對這個行業極大的忽視。
先科普兩個名詞:
輔助生殖:泛指包括IVF幫助不孕不育患者生娃的技術。
IVF:試管嬰兒,目前在輔助生殖中占比95%
公司主營業務分三塊,賣兒童藥,嬰兒用品,IVF。
其他兩塊也是貢獻業績的,我們先白送了。先說兩個數字,2019年康芝的IVF業務,歸母營業收入是2.8億,錦欣生殖的PS約28倍。簡單對標,康芝78億合理。
近期,IVF利好不斷。
4月1日,布局IVF全產業鏈的微醫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將在4月中旬公布,預計將放開三孩生育。眾所周知人口對經濟的影響,券商預測,放開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約10%;
問題是,中國不孕不育比例高達16%;大家可能直覺沒有這么高,但這里是指有生育意愿且喪失生育功能的比例,主要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晚育導致。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上升。
拯救國家經濟,輔助生殖不可或缺。
前幾天張坤調研國際醫學,也是為輔助生殖而來。
過去五年,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15.8%;Frost & Sullivan 預測,中國輔助生殖未來5年保持15%的增長,對比美國30%的滲透率,中國目前僅8%;
研報顯示,中國IVF潛在市場空間高達1.8萬億人民幣。
這行又涉及社會、倫理、法律諸多問題。政府牌照審批十分謹慎。截止目前,全國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僅523家,90%是公立醫院。
不考慮民營企業的擴張優勢,簡單按2/523估算,康芝未來將從這個兩萬億市場中分得76億收入。
當然,公立醫院都是既不宣傳也不動的,以動爭不動,簡直是吊打。
對IVF醫院,最核心的估值方式是治療周期數,康芝藥業20年兩家醫院周期數為 3500+850=4350;對比錦欣生殖23000,康芝約是其1/5。公司反饋今年做到8000個周期,對比錦欣生殖券商預測今年40000個周期,也是1/5左右。
AH醫療行業平均溢價率為30%,算上51%股權后,
康芝IVF業務的合理價值為458*1.3/5*51%=60.69億,和上面的PS算法80億我們取個均值,得出70億的合理價值。(目前市值29億元)
圖:錦欣生殖年報與康芝藥業調研紀要
還有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康芝管理層的擴張理想。依托海南獨特優勢,康芝在今年嘗試性走出了連鎖擴張的第一步。
依托上市平臺及牌照醫療技術等壁壘,康芝成為IVF未來龍頭企業,具備了相當的可能性。
雖然現在看似是故事,但與筆者37億市值時寫的《5倍價值的預期差——朗姿股份》邏輯出現了很大的相似之處。
高增長賽道,行業沒有定局,小市值上市公司。不同之處在于生育計劃是拯救經濟的國策,醫美卻遠沒有這種地位。
康芝藥業能復制朗姿5倍的兌現過程嗎,我們拭目以待。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4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康芝藥業(300086)提問, 董秘您好,請問公司目前有幾塊輔助生殖牌照?這牌照有稀缺性嗎?公司未來在輔助生殖這個領域還有什么規劃和工作計劃?
公司回答表示,1.目前公司有兩家具有輔助生殖醫療服務的醫院,分別為云南九洲醫院及昆明和萬家婦產醫院。云南九洲醫院作為??漆t院,以專業人才儲備和多年經營品牌為主要競爭力,目前技術儲備體現在生殖醫學科、泌尿外科和婦產科三大領域,云南九洲醫院生殖醫學科于2015年獲得省衛生計生委核準準予開展夫精人工受精(AIH)技術、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2016年,省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評審后,批準云南九洲醫院試運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夫精人工受精(AIH)技術、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正式運行(文號:云衛婦幼發【2016】7號)。2019年度,云南九洲醫院在云南省各醫院的試管嬰兒周期數位居前三名。昆明和萬家婦產醫院作為云南省三級婦產??漆t院,以專業人才儲備和特色??破放茷橹饕偁幜?,技術人才儲備體現在治療男性不育的精液檢查及WHO精液分析技術,治療女性不孕的宮腔鏡手術等技術,以及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等輔助生殖技術。另外還提供優質的月子中心服務。該院已于2018年12月21日獲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正式運行的批準。2.公司在云南兩家醫院的基礎上,將堅持以維護全體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充分考慮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生殖醫學與婦女健康醫療板塊戰略規劃,為抓住行業發展機遇,公司計劃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資金建設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并利用海南自貿區的優惠政策、區位優勢、氣候優勢,引進國際先進經驗、聘請專家名醫等渠道,將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打造成高端、國際化的婦產醫院,公司董事會會議及股東大會已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公司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但相關事項尚需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并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后方可實施。
IPO募投項目幾乎全部折戟,再次畫餅的康芝藥業還有人捧場嗎?
本刊記者 杜鵬/文
近日,康芝藥業(300086.SZ)宣布定增募資6.35億元,用于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等項目。
這是一家以兒童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10年前,公司IPO募資15億元,對募投項目給出了極為樂觀的預期。然而,這些項目幾乎全部都沒有實現預期效益,經營業績從未好過,期間還存在大股東揩油上市公司的行為。
對于這樣一家管理層經營能力和誠信存在疑問的上市公司,這次定增還會有資金愿意買單嗎?
不靠譜的承諾
康芝藥業主要從事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于2010年5月登陸深交所,原計劃募集資金3.13億元,實際募集資金1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資凈額為14.49億元,用于兒童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藥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上市當年及之前年份,康芝藥業業績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康芝藥業總營收為3.14億元,同比增長43.73%;凈利潤為1.39億元,同比上漲42.78%。招股書顯示,2008年和2009年,其營收與凈利潤增幅都在40%以上,2009年公司凈利潤增幅甚至高達97.03%。
然而,在上市之后的第一年,康芝藥業就發生了業績大變臉。2011年,公司實現營收3.04億元,同比下降3.25%;凈利潤虧損114萬元,同比下降100.82%。
康芝藥業IPO承諾的三個項目,均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兒童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招股書表示,此項目回報期13年(含3年建設期),其中一期項目投產后將分4年達產,投產第1至第4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4.86億元、6.28億元和7.87億元,達產后投資利潤率為58.18%;項目投資回收期為5.80年(含建設期),財務內部收益率38.40%。
根據2020年中報披露,該項目上半年只實現效益135萬元,累計實現效益1.97億元,與預期收益相差甚遠。對此,康芝藥業解釋稱,新產品仍需一定的培育時間,致使已投產的固體制劑車間、頭孢粉針車間尚未達產,生產批量偏小,單位成本偏高。
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和藥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也均未達到計劃進度??抵ニ帢I上市時擬在兩個項目中分別投入3025萬元、3839萬元,但一再被擱置,時隔10年,截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僅投入募集資金921萬元、2711萬元,投資進度分別為30.46%、68.6%,均未達到預期效益。
大股東的提款機
除了IPO承諾的三個項目以外,康芝藥業超募來的11.35億元資金,后續總共投資了10個項目,但是幾乎絕大部分也均沒有實現預期效益,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項目是收購中山愛護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中山愛護”)100%股權。2018年7月,康芝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海南宏氏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宏氏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3.5億元收購中山愛護100%股權。本次交易對方宏氏投資為公司控股股東,構成重大關聯交易。
收購公告稱,中山愛護致力于為寶寶家庭提供健康的生活與未來,旗下擁有“愛護”“幼妙”兩大品牌,產品包括洗衣液、皮膚清潔、濕巾、爽身粉、潤膚乳霜等200多個單品,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銷售。
中山愛護成立于2011年6月30日,至2018年3月經歷了六次股權變更和一次增資,2017年年底凈資產僅為56萬元,凈利潤534萬元,時隔三個月,到了評估基準日,凈資產暴增59倍至3342萬元??抵ニ帢I也因此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這次交易付出了極高的溢價。截至評估基準日2018年3月末,中山愛護的凈資產3342萬元,評估值為3.5億元,評估增值率高達818.87%。中山愛護2017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88億元、534萬元,對應收購PE高達66倍。
宏氏投資承諾:中山愛護2018-2020年累計凈利潤(扣非前后較低者)之和不低于8309萬元。
康芝藥業財報披露,2018年、2019年、2020上半年,中山愛護收入分別為2.04億元、1.52億元、7477萬元,凈利潤分別為96萬元、-710萬元、768萬元。從中可以看出,中山愛護收入在持續萎縮,凈利潤波動巨大,尤其在收購之后次年還發生顯著虧損。中山愛護要想實現三年凈利潤不低于8309萬元,難度巨大。
前后結合來看,控股股東存在侵占康芝藥業利益之嫌,上市公司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抵ニ帢I2020年8月2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宏氏投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33億股,累計質押股份數1.07億股,質押比例達到80%,表明其資金鏈很緊張。
除了上面的收購以外,康芝藥業使用超募資金收購維康醫藥集團沈陽延風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延風制藥”)也值得關注。
2011年6月30日,康芝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1.6億元收購延風制藥100%股權,同時為了滿足延風制藥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資金2000萬元以增資的方式投入延風制藥。
公告稱,延風制藥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具有一定生產規模、能夠獨立生產自主知識產權醫藥品種達到GMP認證標準的現代化藥品生產基地;生產品種為膠囊劑、片劑、顆粒劑、糠漿劑和口服液、粉針凍干劑等50多個品種。
然而,這是一家連續虧損的公司。2010年和2011年1-5月,延風制藥收入分別為1155萬元、127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387萬元、-572萬元。
而且,延風制藥被審計機構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公告稱,由于受資料和時間的限制,審計單位未能對延風制藥財務報表的年初數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未取得相關的審計證據,審計單位無法確認其合法性和公允性。但是奇怪的是,康芝藥業卻仍然執意收購延風制藥,并認為其潛力巨大。
收購之后,延風制藥更名為沈陽康芝。沈陽康芝只在2015年微薄盈利,其余年度均虧損,2018-2019年及2020上半年分別虧損248萬元、288萬元、173萬元。不僅如此,當初因該收購事項,康芝藥業賬面確認商譽5204萬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已計提減值損失2975萬元。
價值毀滅
康芝藥業自上市至今已經接近10年,公司IPO募集來的15億元真金白銀已經基本消耗殆盡。
然而,由于大量低效投資,康芝藥業并沒有給投資人帶來預期中的回報。2010年時公司凈利潤有1.39億元,而其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2646萬元、213萬元,業績不僅沒有任何增長,反而還出現大幅倒退。
ROE是衡量經營能力的核心指標,康芝藥業自2010年上市以來ROE就沒有好過,最高年份都沒有超過3%,最近的2017-2019年扣非加權ROE分別為1.28%、-0.42%、-2.63%,這樣的收益率連銀行理財都不如。
不難看出,康芝藥業上市以來根本就沒有為投資人創造價值,這本質上是一種價值毀滅,反映出管理層經營能力低下。
隨著IPO募集資金的消耗殆盡,康芝藥業已經開始借債渡日。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3.78億元、長期借款1.81億元,有息負債合計5.59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2.44億元。
在資金鏈緊張的情況下,康芝藥業再度將手伸向資本市場。11月10日,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向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3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3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用于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母嬰健康綜合運營體建設項目、海南(國際)醫療防護生產基地項目,另計劃1.13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對于本次募投項目前景,康芝藥業非公開發行預案與IPO募投項目一樣給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期。然而,其上市至今已有10年的經營歷史證明,康芝藥業給出的募資承諾并不靠譜,上市之后經營業績從來就沒有好過,管理層經營能力和誠信存在疑問。
試問,對于這樣一家公司,這次還會有資金為定增買單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個月前,康芝藥業實控人還拋出了減持計劃。2020年5月9日,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洪江游計劃在該公告披露之日起兩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減持其通過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聚鑫202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3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87%。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給康芝藥業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上市公司回復。
控制駕馭資本的人,力量才是無窮的!
作者:俞澤塵
編輯:之南
風品:沈禾 藍海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步步驚心、步步驚喜。翻云覆雨的資本圈,最不缺話題梗。
比如藥企老兵,康芝藥業。
2020年11月9日,康芝藥業宣布定增募資不超6.35億元,用于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母嬰健康綜合運營體、海南(國際)醫療防護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與補充流動資金。其中,3.72億元用于康芝醫院。
消息隨即刷屏,不乏畫餅、不靠譜等吐槽之聲。
細品,倒也不是市場太苛刻。
10年前,康芝藥業創業板IPO,原計劃募資3.13億元,實際募資1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資凈額為14.49億元,用于兒童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藥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然實操結果難掩尷尬:相比美好預期,三項目效益平平,大股東還被質疑揩油......。
11月11日,康芝藥業股價收于6.49元,下跌3.71%。之后兩個交易日也震蕩下行,甚至11月17日降到6.19元。
拉開維度,康芝藥業股價可說一言難盡:2010年5月,其發行價60元,當年最高漲至88.72元,何等風光。而截止2020年12月7日收盤,其股價6.3元,市值不足29億元。
冷暖背后,如何提振市場信心、信任力是個急迫考題。
玩味的是,2020年11月27日,第十屆上市公司口碑榜揭曉:康芝藥業榮獲"大健康產業最具成長上市公司"。
11月28日,康芝藥業公告,減持計劃期屆滿,實控人洪江游未來擬減持通過信托計劃持有的不超393.25萬股。
01
10年尷尬成績單
凈利1.39億到虧損2600萬
LAOCAI
公開信息顯示,康芝藥業成立于1993年,2010年登陸A股,主營業務涵蓋兒童藥品、生殖醫學醫療、婦兒健康醫療、嬰童康護用品等領域。企業愿景為,打造中國兒童大健康產業領軍品牌。2020年,康芝8天建成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生產線,9月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抗疫口罩物資生產商。
志向遠大、高效有擔當,值得肯定。
但難掩業績頹勢:2020年三季報顯示,2020年1-9月康芝藥業營收6.32億元,同比減少17.16%;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31萬元。
投資平臺上,有股民辛辣提問:公司募投項目累計額達16.2億,僅有三個累計有正收益,但也未達到預期收益,尤其是北京、河北、沈陽、廣東,這四家累計虧損1.3億,其中北京祥云去年一次竟虧4415萬,這幾家今年經營如何?未來公司如何處置止血?年初疫情嚴重,一季度巨虧可以理解,二季度疫情緩解生產恢復后,盈利提升明顯,但為何在三季度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公司竟出現虧損,匪夷所思,煩請公司解釋?
對此,康芝藥業回復:疫情穩定后,防護用品銷售額下降,因此三季度業績才受到影響。
換言之,疫情風口,注定只是短期效應,核心還要靠主營業績。而對募投項目問題的避而不談,似乎也觸及了康芝藥業的痛點。
2017-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6.68億元、8.83億元及10.08億元,呈遞增趨勢;凈利分別為5553.76萬元、1336.62萬元及-2646.30萬,上演驚魄三連降,扣非凈利潤更在2018年就已轉負。
對比上市初始,沖突感更強:2010總營收3.14億元,同比增長43.73%;凈利潤1.39億元,同比上漲42.78%。招股書顯示,2008年和2009年,其營收與凈利潤增幅都在40%以上,2009年凈利增幅甚至高達97.03%。
從凈利1.39億到虧損2600萬,試問,如此10年成績單,怎能讓投資者滿意,市場又信心幾何呢?
實際上,上市次年,就發生了業績大變臉:2011年康芝營收3.04億元,同比下降3.25%;凈利潤虧損114萬元,同比下降100.82%。股價一度跌幅超50%。
追其原因,表面看,與尼美舒利被冠以“奪命退燒藥”、競品強生因素等不無關系;更深則暴露其單一品種的經營風險。
痛并思痛,康芝藥業開始系列轉型,除推出瑞芝清新品, 加速收購投資更是戰略核心。
實操看,IPO承諾的三個項目外,康芝藥業上文超募來的11.35億元資金,后續投資了10個項目。
2010年,增資擴股入主北京順鑫祥云藥業;2011年,收購沈陽延風制藥、河北天合制藥集團;2014年,3841萬元收購廣東元寧制藥,并1000萬元增資;2016年,以3013.36萬元收購中山宏氏健康;2018年,更接連收購廣東康芝醫院100%股權、間接持有云南九洲醫院、昆明和萬家婦產醫院51%股權,進而進入生殖醫學相關領域。全資收購中山愛護日用品有限公司,進入嬰童康護領域。
一路買買買,康芝藥業快速擴容擴量,經營重點擴大至兒童藥品、生殖醫學醫療、婦兒健康醫療、嬰童康護用品四大業務板塊,“兒童大健康”藍圖不斷豐富。
看似繁華熱鬧,但業績最終暴露了質量成色。
截止2019年末,公司擁有12家全資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1家參股公司。僅九洲醫院、廣東康大實現盈利,剩余10家公司均處虧損狀態。最早收購的北京順鑫祥云藥業,凈利虧損達到4415.23萬元。
2020年5月31日,康芝藥業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要求其對披露的數家子公司在2018、2019年度連續虧損未計提商譽減值損失、公司廣告宣傳費增幅明顯高于營收增幅、商譽減持準備計提是否充分、與北京順鑫控股集團間的訴訟事項所涉及的預計負債和子公司控制等問題合理性進行說明。
擔憂不無道理。
2017年至2019年,康芝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1.11億元、1.94億元及2.88億元,短短兩年增長幅度達159%之多。管理費從2017年的9893.44萬元增到2019年1.58億元。
存貨從2015年末的8839.72萬元升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2.50億元。而同期,研發費用只有905.12萬元、1749.77萬元及1719.62萬元。
02
提款機質疑 規模還是質量?
LAOCAI
一系列利空數據,成為一些輿論吐槽其不靠譜的邏輯所在。同樣,也拷問康芝藥業的經管能力,是否投資低效、是否大而不強?
以業績占比6成的醫藥行業為例。
相比大手筆并購、豪橫營銷投入,研發投入盡顯薄弱,最終導致存貨高企,關鍵的在研進程也不給力。
如為擺脫瑞芝清的業績陰影,康芝藥業早在2015年就研發用于治療手足口病的新藥物——注射用蘇拉明鈉。
2020年4月17日,康芝藥業表示,蘇拉明鈉臨床試驗共分3期,目前僅完成1期,臨床試驗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除了自身研發的5年之癢,還是項目投資的10年之痛。
回想2010年IPO時的躊躇滿志,目前三個募資項目效果也不盡人意。
對于兒童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招股書表示,此項目回報期13年(含3年建設期),其中一期項目投產后將分4年達產,投產第1至第4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4.86億元、6.28億元和7.87億元,達產后投資利潤率58.18%;項目投資回收期5.80年(含建設期),財務內部收益率38.40%。
2020年中報披露:該項目上半年只實現效益135萬元,累計實現效益1.97億元,與預期收益相差甚遠。
康芝藥業解釋是:新產品仍需一定的培育時間,致使已投產的固體制劑車間、頭孢粉針車間尚未達產,生產批量偏小,單位成本偏高。
再看營銷網絡建設、藥品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分別投入3025萬元、3839萬元。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僅投入募集資金921萬元、2711萬元,投資進度分別為30.46%、68.6%。
另一面,十多億真金白銀已基本消耗殆盡,資金鏈出現壓力。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3.78億元、長期借款1.81億元,有息負債合計5.59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2.44億元。
這或就是開文,市場看空其定增動作、吐槽“不靠譜”的癥結所在。
放眼競爭激烈的醫藥業,兒童藥這一賽道清冷不少。究其原因,在于兒童藥開發周期長且利潤率低。正如前瞻產業研究院在報告中指出的,“更多投入、更長周期、更高風險,但是當產品上市時,卻面對著更低定價、更嚴限制,無利可圖,是現在企業對兒童用藥研發和生產失去興趣的主因。”
基于此,洪江游擴容業務邊界、構建兒童藥大健康板塊有邏輯基礎,通過打通全產業鏈、拓展衍生服務,以此增厚增高競爭壁壘。
但這種規?;瘮U容,也是一把雙刃劍。無論并購還是加碼自建項目,并非簡單的資金投入,極其考驗相應經驗、技術、渠道、專業管理、戰略運營等。若自身實力匹配不足或操作不嚴,金瓜可能變大雷。
以中山愛護為例。
2018年,康芝藥業與宏氏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前者擬3.5億元收購中山愛護100%股權。收購公告稱,中山愛護致力于為寶寶家庭提供健康的生活與未來,產品包括洗衣液、皮膚清潔、濕巾、爽身粉、潤膚乳霜等200多個單品。
日化跨界度不可謂不大,從繁多的SKU量看,甚至與競品強生不相上下。
玩味的是:2017年底,中山愛護凈資產僅56萬元,凈利534萬元。然時隔3個月,到評估基準日,凈資產暴增59倍至3342萬元。評估值3.5億元,評估增值率818.87%。以其2017年1.88億元收入、534萬元凈利計,對應收購PE高達66倍。
如此高溢價,招致了深交所問詢。
雖然宏氏投資追加承諾:中山愛護2018-2020年累計凈利潤(扣非前后較低者)之和不低于8309萬元。但最終財報披露,2018年、2019年、2020上半年凈利分別為96萬元、-710萬元、768萬元。合計凈利不足160萬元。
顯然,這次并購金瓜變成了雷。
更值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宏氏投資背后實控人洪江游、洪江濤等,正是康芝藥業的大股東。
這種關聯交易是否存在侵占康芝藥業利益之嫌?上市公司是否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呢?
留給時間做答。
可以肯定的是,低效或失敗投資拖累了企業健康發展。
以衡量經營能力的ROE指標為例,康芝藥業2017-2019年扣非加權ROE分別為1.28%、-0.42%、-2.63%。
與之同頻的還有高企商譽。
截至2019年末,康芝藥業的商譽賬面原值3.58億元,累計商譽減值準備4969.14萬元,商譽賬面價值約3.09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14.08%。
從此看,上文深交所問詢不乏深意。
客觀而言,并購、投資是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一條參考路徑。但成功與否,企業也是如履薄冰、如烹小鮮。
真正的規模效應,必須建立在量質并舉、速度與效率的平衡上。大而不穩、大而不優,可能隱患更大、危害更大。
03
6.35億野望
洪江游的所為與不為
LAOCAI
2016年報中,康芝藥業提出中期發展目標:通過新產品銷量的突破內生增長、投資并購的外延發展等方式,力爭2020年實現總營收規模50億元。
2017至2019年,康芝營收分別為6.68億、8.83億、10.08億。2020前三季度營收為6.32億。
量級差別之大,難怪有輿論吐槽其擅長畫餅。
從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醫保目錄調整、兩票制等醫改動作看,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監管意圖明顯。這注定了往期的規模、速度、重銷輕研的粗放打法已經過時,高質創新、產品力打磨、產業鏈深耕的慢打法,成為發展新趨勢。
有時,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纯纯抵ド鲜?0年的發展之路,或能體會一二。
回到開文的6.35億元定增動作,洪江游的大健康情懷仍然熾熱,康芝也力圖展示更多成長的可能性。
以項目為例,超3億費用將用在康芝(海南)國際婦產醫院,打造高端、國際化的婦產醫院。進入經營期后,預計可新增年平均銷售收入約1.64億元,新增年平均凈利潤3278.96萬元。
愿景足夠誘人,但眾所周知,醫院項目不但成本高、周期長,且專業性強、極度考驗運營能力。
行業分析師于盛梅表示,從長期看,若項目難達預期的經濟效益回報,大額投資帶來的固定資產折舊與攤銷將會直接影響康芝藥業的經營業績。目前,其營收不及預期、凈利虧損頹勢,即與往期相關動作不無關系。
換言之,6.35億元的定增動作,是康芝扭轉困局亦或繼續深淵墜落的一個關鍵考量。畫餅不易,圓餅更難。如何修復市場信心,康芝亦或洪江游的擔子不算輕。
誠然,兒童大健康產業足夠宏大,但其也不是一個萬能筐,什么都可往里裝。尤其對康芝這樣身處強競爭行業、業績難言樂觀的企業而言,資金“子彈”寶貴、騰挪及試錯空間有限,最忌攤大餅式的貪多嚼不爛,貴在聚焦精準。
官網顯示,康芝經營策略為:做醫藥精品、做專業市場。
如何知行合一,考驗當家人洪江游的大智慧。
藥學本科畢業,西藥師出身,憑借王牌產品瑞芝清創下8年高增神話,洪江游的行業大佬形象不容否認。雖一路蹣跚、不乏質疑,康芝的基礎牌面仍可圈可點。
目前,康芝藥業擁有國際先進的“口腔速溶膜劑”、“藥物超細微粒制備”及“藥粉微觀形態結構檢測”三大技術平臺,擁有兒童藥品種30多個,兒童藥系列產品基本涵蓋了治療兒科“熱、咳、吐、瀉”等常見疾病類型。
這也是洪江游,打造中國兒童大健康產業領軍品牌的底氣所在。
問題在于,如何控制定力、定性,用好資本,提升經管能力,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創造價值。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可助推企業快速做大、做強、做優;也可能被其利益裹挾,墜入盲目、激進、迷離,最終讓好企業泯然眾人。這樣的不幸案例遠有樂視、康美,近有瑞幸、輔仁藥業。
馬云曾言,控制駕馭資本的人,力量才是無窮的。資本應當圍繞企業家,而非企業家圍繞資本。
所為與所不為,駕馭與被駕馭,個中取舍,值得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自貢鳴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自貢市沿灘區衛坪鎮板倉工業園錦里路79號? 蜀ICP備18022916號-2???